手机版

养蚕创业故事分享 “一条虫”如何变成“产业龙”?——英山桑蚕产业“破茧重生”

发布时间:2022-12-16   来源:创业之家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创业之家整理养蚕创业故事分享 “一条虫”如何变成“产业龙”?——英山桑蚕产业“破茧重生”,希望对您的创业事业有所帮助,文章仅供参考,具体需要活学活用才是真正的有所帮助,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下创业相关文章养蚕创业故事分享 “一条虫”如何变成“产业龙”?——英山桑蚕产业“破茧重生”吧。

英山种桑养蚕历史悠久,“蚕吐丝”是英山“三宝”之一。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蚕茧和丝绸纺织业一度成为英山县的主导产业。然而,受各种因素影响,昔日“满地是金”的优势产业,一度被桑农视为“鸡肋”,数次陷入种与挖的尴尬境地。

近日,记者随游客走进英山县石头咀镇周畈村一品桑桑果基地,近距离采摘桑果,体验蚕桑文化。

英山桑蚕产业曾有过辉煌,也经历过挫折和困境,新形势下如何“破茧重生”做大做强做优,从 “一条虫”变成“产业龙”呢?

亲子游体验采摘桑葚

惜:“一条虫”,从高处跌落低谷

“抬头桑遮目,走路桑绊脚。”这是英山桑蚕业鼎盛时期流传的一句民谚。

上世纪80年代,英山县种桑面积曾高达13万亩,年干茧产量达750万公斤,农村几乎家家种桑养蚕。

有歌谣为证:“大别山上两条龙,乡村百里沐春风,青龙(茶叶)能让村村富,白龙(蚕)治了万家穷!”英山县药茧办主任胡诚回忆说。

彼时,孔家坊乡四顾墩村建起万亩桑园,成为全国科技扶贫典型。妇女养蚕模范尹木兰通过养蚕成为万元户轰动全国。省委下派英山的第一任科技副县长、省农科院研究员钟召基推广桑苗孕育,桑枝扦插,桑园立体间作,小蚕共育饲养,大蚕地面育,塑料簇、纸质方格簇取代草笼簇的技术,为提高茧质、实现缫丝工业提档升级做了有益探索。《人民日报》还浓墨重彩地报道英山养蚕经验。

这段“桑蚕风云史”的亲历者、时任英山县红山茧站副站长的汪龙溪告诉记者,当时桑蚕是当之无愧的主导产业,茶叶产业那时候还是支流和配角。

桑蚕业如火如荼之际,正值英山丝绸工业鼎盛时期。英山缫丝厂、英山丝绸厂、英山绢纺厂、英山丝织厂、英山特种绸厂、英山丝棉制品厂、英山丝绸服饰公司等工业企业林立。大量丝绸工业企业扎堆生产,需要源源不断的原材料,但当地桑树种植规模远远不够,大量原材料需要从外地购入。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一些地方政府出现财政赤字,部分国有企业陷入低谷。作为贫困县的英山县也饱受煎熬,地方财政亏空,企业税负加重,经营负债累累,发展后劲不足。

英山的丝绸工业一蹶不振,丝绸加工企业几乎“全军覆没”。树倒猢狲散,农民手里的蚕茧只有贱卖,于是开始大规模挖桑毁园。

从种桑养蚕到挖桑毁园,根源是工业“垮”了。失去了丝绸工业的有力支撑,桑农无所适从,陷入迷茫。大片土地荒芜,踌躇之时,英山茶叶种植开始悄然兴起。

至此,“一条虫”从高处跌落低谷,英山桑蚕产业告别了一个风云时代。

英山蚕丝被深受消费者喜爱

盼:“四旁桑”,让现实照进未来

英山桑蚕产业的“风云时代”,其实并未彻底终结。

2000年春,英山国有丝绸企业基本上处于濒临停产、倒闭状态,在茧丝绸行业打拼多年的汪龙溪毅然离开国有企业,开始自主创业。他创办了英山第一家民营企业湖北梦丝家绿色保健制品有限公司,商标注册、公司搭建、选择厂址、招聘人员,都是从零起步;6万元钱,6个员工,6台机械,116平方米的私人住宅,“梦丝家”的创业之旅由此拉开。

彼时的汪龙溪,扮演了“救局者”角色。用他的话说,“当时为了争一口气,拯救丝绸行业于危难。”

短短3年时间,小小的“梦丝家”从创业当年纳税5万元起步,一跃成为英山县私营企业里年纳税50万元的排头兵。2007年,梦丝家主导产品梦丝家牌蚕丝被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继“梦丝家”之后,“雍华”“怡莲”等本土企业崭露头角,英山丝绸工业一度出现曙光,出现了“三驾马车”闯市场。

但问题接踵而来。“梦丝家”创办之时,英山桑园种植面积锐减,原材料严重短缺,企业只有辗转各地进购原材料。“买全国”成了企业不得不面对的尴尬,失去了定价权和话语权,“梦丝家”等英山丝绸加工企业逐渐丧失市场竞争优势。

英山县森林覆盖率超过70%,每年优良空气天数达到360天,近几年叫响了“中国好空气,英山森呼吸”的旅游品牌。绝佳的地理条件和自然资源禀赋,非常适合发展大面积桑园,但挖桑毁园却让英山桑蚕产业陷入绝境。没有充足原材料的供应,发展桑蚕产业只能是纸上谈兵。

英山县药茧办副主任肖宝江说,与茶林果等经济作物相比,桑树全身都是宝,综合利用和生态环保价值高,成片种植与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还能发挥产业边际效应。

汪龙溪建议把英山桑蚕产业定位为“林业四旁桑”,即不争抢茶树、林果树木的“地盘”,选择在土壤肥沃的屋旁、地旁、田旁、路旁种植桑树,国家给予一定补贴,把桑树既作为田间经济作物,也作为森林绿化树木。

“四旁桑”模式,能否让现实照进未来?我们拭目以待。

叹:“一条龙”,将单音奏成和弦

英山县药茧办主任胡诚跟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鲜茧60元一公斤,一张蚕籽能产35公斤鲜茧,一亩地可以养3到4张蚕籽,创收六七千元。一张蚕籽可以产成12.5公斤干茧,制成4.5公斤蚕丝,如果制成蚕丝被价值高达六七千元。可以预见,桑蚕产业的兴盛和崛起,将再一次带活地方经济。

5月1日,湖北一品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彭善超见到记者时,娴熟地冲泡自己研发的桑叶茶。桑叶茶清香甘甜。“你现在喝的桑叶茶是我永久的财富。”彭善超说,他十年如一日将种桑基业发扬光大,走出了一条“种桑养人”的健康之道,有别于之前“种桑养蚕”的传统农业。

该企业依托大别山区丰富的蚕桑资源特色优势和西河十八湾美丽周畈的乡村旅游资源,打造600余亩高品质桑果园,每年一度的一品桑桑果采摘节已成为英山重要的农业旅游节庆活动;联手国内多所知名科研院所,聘请业内权威专家组建技术攻关核心团队,成立蚕桑资源研究院,形成了核心技术领先优势,通过深加工,将果桑制成桑叶茶、桑葚果酱、桑葚酒等产品,不断延伸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在市场上颇受欢迎。

与此同时,湖北一品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充分发挥其桑园的桑旅融合优势,通过桑果直播节升级桑果采摘节,创新探索以市场需求端决定产品供给端的“反向”销售模式,让线上观众加深体验,产生消费需求;将鲜桑葚采摘、储存、冷链运输、线下配送结合起来,当日英山基地采摘,晚上送达武汉消费者家里。

桑蚕产业链是一个“长尾巴”,对相关联产业的拉动性很强。传统蚕桑产业链要“多条腿走路”,向文化旅游、食品工业、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等领域延伸,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现代蚕桑产业链。

2019年,英山一家丝绸公司斥资100多万元,建设丝绸博物馆;2021年,湖北一品桑公司自筹资金30余万元,建了1000多平方米的养蚕大棚;5月6日,英山一家丝绸制品企业在武汉建立营销中心,让黄冈大别山区的蚕桑丝绸基地优势通过文化、品牌和营销,实施“走出去”战略,有力提升了黄冈大别山区蚕桑丝绸产业的竞争力……牵一发而动全身,各项举措促进和带动了整个行业的繁荣与发展。

“英山桑蚕产业要‘破茧重生’做大谋强,政策要支持,资金要到位,基地要建设,人才要配足,品牌要塑造,三产要融合。”胡诚深有感触地说。

以上就是关于创业之家文章养蚕创业故事分享 “一条虫”如何变成“产业龙”?——英山桑蚕产业“破茧重生”的全部内容,再次感谢您的阅读,祝您创业成功。

tags:养蚕创业故事分享   养蚕创业故事简短

大学生创业
互联网创业
农村创业
女性创业
夫妻创业
创业头条